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纺织工程

  • 自清洁抗紫外辐射降温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威;杨子芹;张佳文;蔡英;易玲敏;

    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纺织品,能够有效降低高温对人体和物体的危害。以涤纶织物为基材,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硫酸钡和改性氧化锌粒子混合分散后刮涂到涤纶织物上,得到具有自清洁、抗紫外功能的被动式日间辐射降温(PDRC)涂层织物。结果表明,在涂敷量为17.2 mg/cm~2时,涂层织物在0.3μm~2.5μm波段的平均太阳光反射率为91.7%,在大气窗口(8μm~13μm)的平均发射率为91.2%,涂层织物相较于涤纶织物最高降温5.2℃,并且具有优异的自清洁、耐磨和力学性能。涂层织物在紫外加速老化24 h后,其反射率和K/S值基本不变,UVA平均透过率为0.05%,UPF值为1755.3,显示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2025年04期 v.42;No.15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 自清洁型彩色辐射降温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杨子芹;李威;王菲;张佳文;易玲敏;

    为制备自清洁型彩色辐射降温涂层织物,选用棉织物为基材,使用含氟硅烷、硅酸四乙酯改性颜料粒子,将高反射环氧涂料和改性颜料整理到棉织物上,随之对制备织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涂覆量的高反射环氧涂料对织物太阳光反射和中红外发射特性的影响,评估涂层织物的降温性能、自清洁性能及色牢度。结果表明:与原棉织物相比,制备的彩色辐射降温涂层织物具有87.2%的平均太阳光反射率及90.7%的中红外发射率。在太阳照射下,黄色辐射降温涂层织物相比黄色织物的温度最多可降低6.2℃,比原棉织物的温度最多可降低3.7℃。涂层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为(150.1±0.2)°,经水洗和摩擦测试后接触角分别为(149.5±0.2)°和(144.8±0.3)°,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和优良的色牢度。

    2025年04期 v.42;No.158 8-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弹性导电针织物的大应变电力学性能研究

    荣政;刘为炜;孙雅轩;王金凤;武维莉;

    为了探究弹性导电针织物在大应变范围拉伸下的电力学性能,利用镀银锦纶/氨纶包芯纱编织纬平针织物,测试其导电性能和传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行列数的导电针织物的电阻满足经典电阻六角模型。由于线圈结构原因,弹性导电针织物在横向和纵向的拉伸电力学性能差异很大。横向拉伸时,织物电阻随拉伸应变始终保持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纵向拉伸上,织物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略有回升。所制备的弹性导电针织物横纵向的传感性能优异,尤其是纵向拉伸应变低于16%时,灵敏度平均高达87.97,且线性度均大于0.9。在连续大应变拉伸下的织物电阻变化偏差小,迟滞误差小,重复性良好。此研究为优化导电针织物传感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进而有助于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针织柔性传感器。

    2025年04期 v.42;No.158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水洗次数对绗缝絮片性能评价的影响

    潘茹男;宋若晨;班德茂;付真;贺佩芝;刘丽芳;

    针对现行絮片性能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研究绗缝絮片水洗次数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以期对絮片性能评价的制样方法提出建议。实验测试了洗涤试样的厚度、热阻、压缩性能、透气性和透湿性等,分析表明洗涤次数对絮片结构性能有显著影响,且洗涤后试样的单位面密度厚度和单位面密度热阻变化规律不一致,说明以初始絮片为试样进行检测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使用性能。综合考虑絮片性能和成本,建议在评价絮片性能时,将絮片绗缝并洗涤15~17次制成试样,再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测试。

    2025年04期 v.42;No.158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酶促油桐果壳植物染料的制备及其对羊毛的染色性能

    陈胜航;杨斌;林俊雄;余志成;

    首先从油桐果壳中提取天然植物染料作为酶促反应的底物,使用漆酶对其进行催化氧化,优化了漆酶用量、pH值、温度与时间等工艺参数,分析了酶促反应机理,并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及染料用量等因素对羊毛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使油桐果植物染料中的羟基氧化后形成醚键,使染料发生聚合发色,对羊毛织物染色K/S值由15.41提高到20.02,耐皂洗牢度提高半级。适宜的酶促工艺为:染料10 g/L、漆酶10 g/L、pH值5、温度50℃、时间120 min。适宜的染色工艺为:pH值3、温度95℃、时间60 min。

    2025年04期 v.42;No.158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锦棉交织物短流程染色工艺分析

    王化东;魏芳妮;陈超;席世海;赵菲;徐成书;

    针对锦棉交织物酸性/活性染料两浴染色工艺繁琐的问题,对其酸性/活性染料短流程染色工艺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工艺条件对短流程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为:Lanaset黑B1.27%owf、RWN活性黑4.83%owf、ED-3B活性红0.1%owf、ED活性黄0.1%owf,渗透剂XRS 1%owf、硫酸钠80 g/L、醋酸2 g/L;于室温入染升温至98℃,98℃保温30min后降至60℃,分批加入碳酸钠20 g/L,60℃保温50 min使活性染料固色,进行水洗、皂洗。结果表明: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短流程工艺染色织物K/S值高,各项色牢度理想,提高了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

    2025年04期 v.42;No.15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纤维与材料工程

  • 聚氨酯纤维对水凝胶敷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宋仪;吴德群;

    为了改善水凝胶敷料的机械性能,以聚氨酯为原料,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膜,并将其嵌入水凝胶中构建纤维增强型复合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纤维与水凝胶的界面作用。此外,探究了静电纺丝时间对薄膜和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与薄膜复合后,水凝胶的延展性得到显著地提高,断裂伸长率从61.5%提高到136.9%。静电纺丝时间延长促使PU薄膜纤维网络密度增大,进而增强力学性能,实现敷料的机械性能具有宽范围的可调控性。循环负荷测试证实了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疲劳性能。

    2025年04期 v.42;No.158 46-5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丝网印棉基导电发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张乾;徐青青;蔡忠波;陈均凌;瞿建刚;董玲;

    以棉织物为基底,结合丝网印花技术和化学镀铜工艺,实现铜纳米颗粒在棉织物上的选择性沉积,进而制成具有特定图案与导电发热性能的棉基导电发热材料。采用四探针法测量材料表面电阻,并探究初始硝酸银用量、丙烯酸增稠剂用量、刮印次数、化学镀铜温度和化学镀铜时间对材料导电性能和图案清晰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导电发热材料表面形貌,通过红外成像仪观测材料通电后的发热温度。结果表明,在初始硝酸银用量为2 g/L、丙烯酸增稠剂用量为50 g/L、刮印次数为2次、40℃下化学镀铜6 h时,制得的材料性能较好,方块电阻可达0.227Ω/sq,图案清晰。制备的材料在1.5 V电压下加热120 s可升温至71.1℃,分别在弯折、扭曲、手指关节弯曲和手腕向上弯曲状态下循环120 s,均展现出较好循环稳定性能。

    2025年04期 v.42;No.15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椰子油开松预处理试剂的制备与研究

    梁佳欣;黄莉茜;

    以椰子油为油相,去离子水为水相,司班80、吐温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法得到废旧涤棉织物开松预处理油剂。考察了油相种类、乳化剂种类及油乳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其在废旧织物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将AEO-3、TWEEN80、SPAN80的质量比为7∶2∶1时组成复配乳化剂,以1∶1比例对椰子油进行乳化,此条件下制备的溶液稳定性最好,可以有效降低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所需的力的同时保证织物的拉伸性能和白度,提高织物的抗皱性,为后续织物的开松回收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42;No.158 57-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MXene/黄麻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值化利用研究

    郭子瑶;叶逸琳;张晓茹;孙艳丽;王琪;李博;

    目前黄麻纤维资源丰富,多应用于低廉产品,其潜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与利用为黄麻高值化应用开辟了新途径。通过高温碳化黄麻纤维,再与MXene复合制备MXene/黄麻生物质碳材料。通过电化学、电加热和光热性能测试,探究不同MXene负载量的对复合生物质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后样品保留原有形貌,随着浸渍次数增加,MXene负载量增加。在相同的扫描速率下,CV曲线的闭合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各样品的GCD曲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浸渍2次的样品闭合曲线面积达到最大值,放电时间最长,具有最大的比电容量。电加热性能测试中,10 V电压下浸渍3次的样品在200 s内迅速升温至227℃。光热性能测试中,浸渍3次的样品在400 W·m~(-2)辐照下,加热600 s时温度可达83.2℃。研究表明MXene/黄麻生物质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加热性能和光热性能,该材料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智能可穿戴等领域。

    2025年04期 v.42;No.158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双峰分布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保暖导湿性能探索

    刘安琪;季东晓;

    为开发轻薄保暖导湿的防寒服面料,采用射流劈裂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酰亚胺(PI)纳米和亚微米双峰分布纤维膜。研究了前驱体聚酰胺酸(PAA)质量浓度、无机盐添加量对纤维膜的双峰分布结构、亲疏水性、保暖性能及导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A质量浓度为18%,氯化锂添加量为0.5%时,可制得平均直径22.71 nm和平均直径123.24 nm的纳米纤维/亚微米纤维双峰分布纤维膜,导热系数为0.0474 W/(m·K)。由于双尺度纤维存在表面能量梯度及差动毛细效应作用,使得PI纤维膜导湿性能大大提高,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等级由1级提高至4级,在具有一定保暖性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导湿。

    2025年04期 v.42;No.158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聚合工艺对PAM-PMMA浆膜性能的影响

    白桦;

    采用分步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丙烯酰胺基共聚浆料(PAM-PMMA)。探究了引发剂量、聚合温度及单体占比对PAM-PMMA浆膜成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esign Expert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AM-PMMA浆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黏度热稳定性,PAM-PMMA浆膜成膜性能良好。影响PAM-PMMA浆膜力学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引发剂量、反应温度、AM占比。当引发剂量为0.51%(占总单体),反应温度84.68℃,AM占比80.72%(占总单体)时,PAM-PMMA浆膜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浆膜断裂强度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

    2025年04期 v.42;No.15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服装工程

  • 便携式西服面料触觉测试仪器及评价方法

    何玲娥;吴寒;郭莳英;宁方刚;杜赵群;

    西服面料触觉是评价其品质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针对现有触觉风格测试仪器价格昂贵、体积笨重的问题,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研制了一种便携式触觉测试仪器,通过分析力-位移曲线特征实现面料触觉风格的客观评价。采用电机驱动压头进行织物顶出试验,提取峰值力、峰值位移、左/右侧曲线面积、顶点左右侧斜率、初始斜率、线性度及面积比等特征参数,并与主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力-位移曲线提取的部分特征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部分特征参数间不具有相关性,表明特征参数间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91%时提取了硬挺因子、滑爽因子和丰满因子等3个主成分;对特征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函数分别与丰满度、硬挺度和滑爽度的相关系数为0.853、0.810和0.840,表明便携式触觉风格测试仪可用于测试织物的丰满度、硬挺度和滑爽度等基本风格。

    2025年04期 v.42;No.15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基于参数化生成的宋锦几何纹样创新设计

    李诗蕴;温润;沈华;安昱盈;吴建华;

    宋锦几何纹样是我国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古朴典雅,布局规整有序,适于参数化生成以提高设计效率,但目前系统性梳理与定量分析较为缺乏,纹样参数化生成实践较少。基于对宋锦几何纹样的构成梳理,利用Processing编程语言开发宋锦大型几何纹样参数化生成系统,将各元素模块化,实现纹样自动生成,且纹样单位循环次数可调节。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生成四达晕、八达晕、天华锦等多种典型宋锦几何纹样,能从传统图案重构、形状文法创新图案、运用流行色三方面为宋锦提供创新设计路径,为宋锦几何纹样数字化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2;No.158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下载本期数据